提高全民家庭教育素养,培养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新家长学院”项目启动专家准备会在京举行
9月9日,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部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院发起并召开的“新家长学院”项目启动专家准备会在北京举行。
(项目启动专家准备会)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石。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讲话精神,“新家长学院”公益项目把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致力于推动传播家庭教育系统知识、提升家长科学育儿的教育素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落实,有效发挥家庭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
(朱锡生发言)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朱锡生主持会议,并介绍了项目的筹备情况。
(朱旭东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为“十四五”期间“新家长学院”项目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定位,即面向我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需要,面向所有家庭成员学习能力发展需要,构建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相融通的体制与机制,推动家庭教育发展模式向现代形态转型,不断为构建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家庭教育体系提供帮助。
随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浩英和天翼爱动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光分别对项目的课程内容规划和技术平台搭建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
基于以上汇报内容,与会专家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首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忠心指出“新家长学院”项目要全面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注重”的深刻内涵以及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重要论述的重大现实意义,充分发挥家庭这个文化载体的功能和作用;要针对当前家庭教育领域缺乏专业性、系统性、权威性指导的现状,推动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帮助家长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会用教育的头脑思考下一代的教育问题。
在课程方向的把握和设计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毕诚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分别指出,要考虑家长和家庭教育工作者两个不同群体的知识需求,既要注重新时代家长教育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更要着眼长远,传承优秀主流文化,促进家校共育,并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提升全社会的教育素养。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徐勇教授指出,中国传统以家庭为本位,家训在传统社会对家庭教育至关重要。“齐家”是“修身”和“平天下”的枢纽,人类生生不息、代代传承,每个人都是延续者,也是传承者,我们每个家庭都是人类社会传承的中介和枢纽。“新家长学院”项目中,设计了很大一部分传统文化的比重,尤其是传承优良家风,树立新时代家庭的精神内核,这一点是很有必要的。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与教材发展中心研究员王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科管部副主任洪明等专家指出,“新家长学院”是以立德树人为目的公益项目,既要面向新时代、基于新媒体、解决新问题,又要对课程内容从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上进行全面把关,要建立课程质量及意识形态责任制和审核制,严格防范违法违规、侵权等内容的出现。
“新家长学院”线上学习平台计划在9月下旬线上试运行。希望在有关部门、教育机构、爱心企业和专家团队的支持下,项目携手千万父母共同成长,为培育新时代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会上,成立了“新家长学院”公益项目专家委员会,明确了各专家组的职责与分工。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宣传部,中国家庭教育学会负责同志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