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成长科学盘点——“智”成长“慧”导航

  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日益加快,焦虑、抑郁群体逐渐增多,在每个为人父母都望子成龙的背景下,家庭教育备受关注。然而,当焦虑的家长遇上成长中的孩子,教育的问题随之而来。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家庭教育,让亲子关系的问题更加凸显。

  为了给家庭教育提供专业的咨询支持,2020年,教育周刊特开设了“成长导航”专栏,邀约心理专家谈如何培养孩子拥有“感恩”“自律”“成长型思维”等成长中的核心素养;也针对家庭教育中在网络游戏、隔代养育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困惑,邀约家庭教育领域人士给予专业指导,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智慧导航。

  

成长素养系列

关键词:自律

  

    现象: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这样的消息曾刷爆朋友圈———在疫情最严重的武汉,方舱医院人声嘈杂中静心专注读书而走红的“清流哥”,让人既感动又心生敬意;在北京,10岁男孩桐桐(化名)确诊被感染了新冠病毒,但他在医院治疗之余,一直坚持上网课、写作业。还有疫情下那些偏远山区的学生爬到山顶去找手机信号,四处找无线网络信号“蹭网”上网课的学生……2020年7月,疫情下备受关注的高考、中考结束后,不少老师感叹:疫情拉长了在线学习的长度,自律却拉开了学生成绩的差距,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和他们在线学习期间的自我管理能力密切相关。

  导航语: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管理。”自律是在应该做某件事情的时候,约束自己去做,无论当时自己想做还是不想做。具备自律素养,将是一个孩子一生中最尊贵的标配。自律如何培养?除了孩子自身的修养外,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至关重要。比如,家长可与孩子签订“行为契约”,双方协商制定出具体可行的目标及奖惩机制,也可借助手账记录的形式来清晰地提示、跟踪目标,以提高坚持的可能性。

  

  
关键词:情绪管理

  

    现象:面对同样的问题挑战,有的孩子会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去应对,即便身处逆境也能坦然面对;而有的孩子却萎靡不振,被困难绊住了前进的脚步。完全相同的温暖阳光,完全相同的忙碌清晨,昨天的你,脸上写满了疲惫、懊恼,工作中充满了挫败感;今天的你,则满心欢喜、工作高效并充满活力……这些“表情画像”的背后,是我们的情绪在施魔法。所以,每个人要学会用有效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同时培育积极情绪,让积极情绪发挥更大的作用。

  导航语:积极情绪如何培养?专家支招亲子每天记录“感恩日记”———睡觉前花几分钟盘点并记录一天中令自己感恩的人或事,细细品味生活中的美好;建立“积极情绪档案袋”——家长和孩子于一天中身心最宁静放松时,将积极美好的感觉写在卡片上,并放进不同的档案袋里。一周之后,再翻出来看看是哪些事情让自己感觉到了希望、感恩等积极的情绪,从而促进和谐家庭建设,让生活洒满阳光。

  

  
关键词:同伴关系

  

    现象:2020年9月,经历了超长假期的新学期开始了,孩子们终于回到了校园。但不少家长却因为孩子回归集体生活后的社交问题而产生新的烦恼。有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不善于交往,经常会感到自己被同伴所拒绝,没有朋友,在融入集体生活中有困难,从而产生孤独、恐惧、焦虑的心理。也有家长反映,孩子进入中学后,同伴关系不和谐,从而沉迷网络,产生厌学情绪。

  导航语:在青少年发展中,同伴关系具有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和重要价值,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家长有必要学习帮助孩子提升社交技能的方法。比如,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友谊观、教会孩子必要的社交礼仪及技巧、适时为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在应对冲突方面,专家建议家长教会孩子“冲突处理四步法”:1、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2.让孩子学会倾听和理解朋友的感受;3.一起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4.教会孩子在维护自己的底线的同时,通过妥协与让步达成共识。让孩子能够顺利地交到朋友,维持好积极的友谊关系,同时具备解决冲突,免遭受同伴侵害的能力。

  

  
关键词:心理弹性

  

    现象:近年来,青少年因心理脆弱而酿成的悲剧屡见报端。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坎坷、逆境与低谷。有的孩子身处逆境愈挫愈勇;但有的孩子因接受不了考试的失意、家长的责骂,或因情感出现波折而采用一些极端的方式来发泄内心的情绪,从而酿成悲剧。

  导航语:心理学上有个专有名词叫“心理弹性”(resilience),指个人在遭遇了困难、失败甚至承受创伤后,仍然能恢复并成功适应的过程。通俗来说,也就是个体面对逆境、挑战和挫折的“反弹能力”。高水平的心理弹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珍贵的财富,培养孩子的心理弹性离不开家长们的重视,也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亲子关系

  

    现象: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起点。对孩子而言,童年对家庭的记忆,印象最深的场景莫过于:妈妈在厨房烹饪家常菜,爸爸在桌前摆放碗筷,一家人其乐融融地享受这人间日常的烟火气。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生幸福的起点。而一些具有仪式感的生活活动,会将亲子关系在无形中紧密联结。

  导航语:每一种亲子关系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时刻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所以,一成不变的亲子关系并不存在。重要的是,家长要对变化保持觉察、反思,要以开放的态度,多维度观察关系中双方的想法、情感和行为。一方面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另一方面也不被那些感受所淹没。

  

  
关键词:成长型思维

  

    现象: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小到在考试中,大到在人生的重要时刻失利不顺心。挫折面前,有的人会选择勇于挑战,有的人会退缩不前。人和人之所以有差别,在一定意义上是思维模式的差别。

  导航语:人的思维模式分为两种: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面对挑战时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善于将挑战解释为进步的契机,常会乐在其中、愈挫愈勇,从而获得不断前行的动力;而持有固定型思维的人则更容易出现挫败、退缩、沮丧的反应。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若能在关键时机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感恩

  

    现象:感恩是积极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质,指的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激和欣赏。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常常感觉自己被爱包围。于是,习惯感恩的人便对真善美更敏感,也就会更幸福。当下,很多孩子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甚至媒体报道有孩子杀父弑母等恶性事件,这不禁引发我们对培养孩子感恩素养的思考。

  导航语:孩子们天生不缺感恩之心,缺的是后天的培养。让孩子在真实的生活场景和关系互动中,感受人与人之间自然而然的情感流动,在耳濡目染中,让感恩逐渐成为一种习惯,融入日常生活。

  

困惑疏导系列

关键词:“非常”陪伴

  

    现象: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的生活秩序,周围人紧张焦虑的情绪,延期开学……这让人生中第一次遇到疫情危机的中小学生普遍感觉到担忧和压力,甚至一些学生出现了比较突出的心理行为表现。面对这些情况,家长如何对孩子的心理进行科学的疏导?如何在非常时期给予孩子非常陪伴和支持,关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导航语:危机面前,内心慌乱必然败下阵来,积极应对则可化危机为机遇。家长可抓住这个“非常时期”的教育机会,耐心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建立“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的危机应对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应对危机的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网络游戏

  

    现象: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生宅家隔离,线上学习的同时,接触电子产品、网络游戏等时间大大增加。对于孩子玩手机的问题,很多父母的做法都很极端:要么蛮横地将手机没收,劈头盖脸一顿骂;要么就是没有立场,孩子一胡搅蛮缠,就随他去了……但这两种方法几乎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电子游戏,对于青少年而言,是“亲密的玩伴”还是“洪水猛兽”?如何正确对待电子游戏,成为每个孩子成长路上的必答题。

  导航语:“游戏化”,是当今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这是人工智能时代不可改变的事实。孩子沉迷游戏,问题不在于手机、游戏本身,而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抑或是孩子缺少学习目标所致。家长不要一味将电子游戏视为“洪水猛兽”,要客观理性看待电子游戏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同时也要逐渐引导孩子树立人生目标。

  

  关键词:青少年抑郁的家庭防治

  
    现象:“我不想学了”“我不想活了”……对很多家长来说,孩子嘴里若说出这样的两句话,无异于是杀伤力巨大的“核武器”。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指出,我国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检出率居高不下,并常与焦虑障碍相伴而行,引发社会关注。

  导航语:诸多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生理、心理、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层面因素的相互影响,共同导致了青少年抑郁这一结果。而在家庭支持与防治层面中,家长要做孩子情绪的敏锐觉察者,要培养孩子多维度的自我价值感,从而让孩子增强抵御抑郁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中二”现象

  
    现象:当下,网络流行词“中二病”受到初中生家长们的关注。“中二”,即初中二年级的意思,“中二病”指的是青春期的少年特有的自以为是的思想、行动和价值观。老师们也反映,青春期的孩子是“最危险”“学生最难管”的时期。如何理性面对这种青春期的冲突,是父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导航语:青春期作为人生成长的一个特殊阶段,的确有特殊性。孩子步入青春期后,“叛逆”“不好管”“情绪波动”是明显特征,很多孩子和父母的冲突也开始加剧。将青春期的亲子冲突解决好,对家长对孩子而言都是蜕变和成长。针对青春期的亲子关系构建,专家给出6点要诀——不被激惹,稳住情绪。关注需求,温和坚定。沟通雷区,理智避开。重新联结,开启沟通。少讲道理,促进表达。共同协商,达成共赢。

  

  
关键词:隔代养育

  

    现象: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竞争日趋激烈,不少孩子出生后,祖父母便成为养育的“主力军”,隔代养育俨然成为我国的一种新型家庭模式。“隔代养育”为年轻妈妈工作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祖辈与父辈教养观念冲突、生活习惯不适、性格迥异造成许多原本简单的家庭小问题越来越复杂。新变化中的三代人如何相处,如何建立家庭新秩序,关乎家庭的幸福和谐,也关乎孩子的幸福成长。

  导航语:三代人有机会同行一段人生旅程,是段美好的经历。但要处理好家庭中的“上下关系”:祖辈在照顾孩子方面有经验、有耐心、有时间,是年轻父母的助力;但隔代亲表现出来的溺爱、迁就、袒护等问题却给教育带来很大难题,又造成教育上的阻力。所以,需要全社会提高对隔代抚养问题的认识,从而在社会上形成健康、正向的三代教育氛围,让孩子在和谐幸福的原生家庭中成长。

  

  
关键词:成长型父母

  

    现象:生活中,我们听到很多人抱怨“不会当父母”。确实,“父母”这个职业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一个大行当,不是每个人天生都会“当好”父母,即便是做了大量的“功课”,也会在具体的育儿实践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

  导航语:好父母的模样,并不是要做一根蜡烛,用自己的燃烧来照亮孩子。而是要和孩子共成长,做成长型的父母——懂得好好栽培自己、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只有提高自己,做好榜样,才能用自身鲜活的灵魂滋养出生命丰盈的儿女。

  

  
关键词:教育焦虑

  

    现象:这一年,“内卷化”“鸡娃”成为网络热词,表征着教育焦虑已经成为引发人们共鸣的社会问题。教育焦虑,是人们将教育一事看得过分重要,甚至超过了教育本来的意义,连接了其他非教育的价值,由此产生一系列偏差的内卷性教育实践行为与不良情绪。疫情防控期间发生了大量的亲子关系冲突,还导致了大量的悲剧,也和这种因焦虑导致的不良亲子关系有关。

  导航语:在《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身为父母,爱孩子是本能。但是,很多家长对教育没有科学理性的认识,有时候甚至是缺乏常识,导致焦虑的蔓延。如何降低焦虑?专家建议家长要读懂孩子,首先要科学地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在学前阶段,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基本能力,比学知识更重要。第二,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不是家长的“面子”,让孩子成为一个正常人,比单纯成为学习上的超强者更重要。只有读懂孩子、了解成长规律,才能远离“内卷化鸡娃”的焦虑之路。

  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2021年1月6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