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聊聊“舌尖上”的教育
前不久,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四部门印发《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对适应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需要,推动学校营养与健康工作,规范学校营养与健康相关管理行为作出要求。
家庭影响着孩子的饮食习惯与营养健康。今天的餐桌不仅仅关联着孩子明日的健康,也还可以有更多成长的意义。暑期,一家人朝夕相处恰是让孩子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传递健康饮食观念的好契机。
亲教子学,复兴家庭食育
沈立
家庭食育从哪里开始?从教育空间来看,答案其实很简单——从厨房出发。
日本福冈一位身患绝症的妈妈安武千惠,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便在厨房里给年仅5岁的女儿阿花开始了家庭饮食教育。在阿花过5岁生日的时候,她送给女儿一条做饭穿的围裙,然后在厨房教她拿起菜刀切菜、洗菜,学习如何做早饭。千惠妈妈后来不幸去世,但是她教会了女儿生命中最重要的技能——做饭,实现了她生前的意愿:“会做饭意味着能活下去,学习可以放在第二位。只要身体健康,能够自食其力,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都能活下去。”妈妈去世后,年幼的阿花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忙碌——洗脸、喂狗、散步、洗手、做酱汤、做早饭、吃早饭……她不仅自己做饭照顾自己,还每天给沉浸在痛苦中的爸爸端上一碗“爱心饭”——安慰、照顾爸爸,让爸爸振作起来——千惠妈妈教阿花做饭的初衷都实现了。
我也是在厨房跟着母亲学会了做饭。在我大学毕业开始踏上工作岗位时,妈妈告诫我以后要学会照顾自己与他人,必须学会做饭。然后,她把我叫到厨房,给我示范如何做饭与炒菜,以及告诉我关于火候等要领细节。“记住这些,很简单,你自己动动手就会了。”从此,我开始对厨房产生兴趣。
在厨房里,子女随父母或其他长辈学做饭,这是中外家庭饮食教育的良好传统,可惜的是,在现代餐饮业、食品工业与便捷的外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饮食自主权”交到了餐厅与外卖手中,很多都不会自己做饭了。从自家厨房,向父母、奶奶或姥姥学习烹调,是家庭饮食教育的良好开端,而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做饭,就得有食材,食材是饮食之本。家庭饮食教育的核心之一在于采购安全而健康的食材。不仅国家在强调食物全程可追溯,很多民众也在尽量缩短土地与餐桌之间的距离,通过农夫市集、社区支持农业、消费者团购等方式从农场或生产者手中直接采购各种食材。我在国外访学的过程中,发现欧盟发达国家的“农夫市集”十分普及,哈佛大学科学中心前面的草坪就是哈佛农夫市集所在地,每个小镇或较大的社区都有自己的农夫市集。我在瑞士的莫日尔小镇就逛过当地著名的农夫市集,从鲜花、新鲜蔬菜、水果与面包奶酪,到现场制作的各种美食与点心,还有各种手作日用品,应有尽有。与过去逛乡镇大的集市一样,一逛就是半天或一天,在这里,远近的农场、农夫或各种生产者都带货赶集,给周边居民带来了新鲜而安全的食材。现在,我国很多乡镇都恢复了集市,而大城市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有机农夫市集,我自己常去北京三元桥的北京农夫市集购买有机食材。
当然,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自己种植一些蔬菜瓜果。但家庭种植需要一定的空间,比如,在阳台,门前房后的空地或院子,或者在郊区租用都市菜园。甚至没有院子或菜园的家庭,也可以利用有限空间进行种植。美国退休工程师梅尔·巴塞洛缪(Mel Bartholomew)发明的“一米菜园”模式,让人在任何时间、环境与地区进行种菜变为了可能。“一米菜园”主要采用深度15厘米,长1米左右的种植箱,并用网格分割成为四格、九格或十六格,种植者无须踏进种植箱,伸出手臂就进行所有种植动作。家里若没有阳台,有窗户就可以,在窗户下面设置这种一米左右的种植箱,就可以开始家庭种植。而在种植的过程中,让孩子参与进来,可以让孩子萌生对自然的敬畏、对食材的尊重。
种植、烹调与进餐是饮食教育三大内容。种植在阳台或院子,烹调在厨房,那么进餐的教育场所就是餐桌。进餐礼仪、珍惜食物、节约粮食、改善亲子关系与传承饮食法则等很多内容都可以围绕餐桌进行,尤其在一些重要的家庭活动中,一家人围绕在配有鲜花与蜡烛的餐桌上,品尝着当季、当地的美食,这些活动本身就是一堂家庭饮食教育的盛宴。
过去几乎家家都在房前屋后种菜,我们拥有家庭饮食教育的优良传统,现在应该继承这种传统,亲教子学,把阳台变为菜园,把厨房变成教室,把餐桌化为课桌,复兴当代家庭食育。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一日三餐中的教育契机
邓顺香
作为一个客家人,我从小就跟着父母上山下田,割草喂猪,那时每年还放“农忙假”。后来在深圳成家立业,每年带着孩子回老家探亲,于我是回归故里、陪伴家人;于孩子来说,却像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秒变“十万个为什么”:豆腐长在哪里?大米长在哪里?我萌生了一种危机感:这些孩子,离生活的本真越来越远了。教育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而在生活中,特别是饮食中的一日三餐,就蕴藏着很多的教育契机。
追根溯源
每天吃着大米,孩子却不知道稻谷长什么样儿,在背着课本上的《悯农》时,更像是一个学习的机器,没有画面感,没有感情。对比自己的成长,我总觉得孩子缺少了什么,于是会特意带着孩子去体验插秧。他顶着烈日,穿着雨鞋,站在没腿肚子的田地里,两手泥巴,弯腰去把秧苗插在田里,有时太深直接淹没了,有时太浅浮起来了,有时用力不对,东倒西歪。浑浊的泥水里,还有各种小虫爬来爬去,不时爬到孩子身上,与孩子嬉戏。在休息时,我跟孩子分享自己小时候插秧的趣事和见闻。
我邀请孩子观察稻子的生长,从小小几株长成茂盛的一大把,长出烟青色的谷穗,看着它变成金黄色,从干瘪慢慢变得饱满,从横斜逸出到弯腰垂地。折下一根,沉甸甸的,剥开薄薄的表皮,就露出颗粒饱满的大米。
经过这番和稻谷的亲密接触,孩子每天吃饭时,就真的明白了《悯农》的诗句——一米一饭来之不易,不是用钱去买就有的,而是这后面有很多的农民伯伯历经好几个月的辛苦劳作才长出来的。当我让孩子光吃米饭细细咀嚼时,他说是甜甜的味道。他懂得了辛苦和珍惜,明白了坚持,更了解了尊重劳动者的重要性。
食物多样
自从成为青少年科普计划的讲师后,学习了很多健康饮食的知识,对于如何避免孩子挑食有了更多的应对之策。每次备课时,我特意选在孩子空闲时,请他帮我掐时间,来当我的观众,给我提意见。对于我的小心机,孩子并未察觉,每次都听得特别认真。之前我开始根据膳食宝塔给孩子配制一日三餐的饮食时,他特别能够接受,还会自己主动来计算每天自己吃了哪几种食物,主食有哪些,牛奶喝够了没有……主食、蔬菜水果、肉类、奶类,每样都要有,吃多少,一般早餐吃4-5种食物,每天一共15种,这样孩子每种食物吃得不多,但种类特别丰富,对于吃饭不再是日常任务,而是一种期待。让孩子从小学会如何健康饮食,把健康理念变成成长的一部分,变成自然而然的习惯。
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就告诉我们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美德,这个古训直到今天仍然适用。
2020年8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自此“光盘行动”就开始在社会上广泛地倡导行动起来,而最重要的阵地,还是在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实践中。
现在的孩子没有经历过上世纪吃不饱穿不暖的动荡时代,在他们一出生起,各种物资应有尽有,而父母大多秉持“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在物质上更是对孩子予取予求。而这种过犹不及的供应,恰恰容易养成孩子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
无论在家里做饭,还是去外面点餐,少点一些,每次都要做到“光盘行动”,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尽管我们的生活很富足,温饱不愁,但全球尚有1亿多的人口生活在饥饿之中。
在日常饮食中,寻找教育契机,让孩子拥有更高的眼界,塑造他们的价值观,也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者单位:深圳市罗湖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
厨房有忙碌的身影家庭有幸福的温度
李娜
吃饭,是每个家庭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可能是过于普通和常见,人们往往会忽略了它的教育意义和文化传承功能。日常琐碎的生活,也是真实的教育场景,我们让孩子体验真实的生活,提高对生活的认识,避免“鸡蛋是冰箱生的,豆腐是长在树上”的笑话,也让孩子学会劳动、尊重劳动并热爱劳动。
结合亲历,分享我们家的探索:
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亲子一起准备食材。许多家长抱怨孩子挑食偏食,而解决孩子挑食偏食的好办法就是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家长要提前和孩子根据膳食宝塔制定好一周或一日食谱,邀请孩子一起去菜市场或超市挑选食材。市场琳琅满目的食材,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次视觉和触觉的盛宴,他可以通过看颜色、闻味道、感知软硬度来对比、挑选新鲜健康的食材。同时,家长还可以给孩子普及一些营养知识:每餐都要荤素搭配才能摄取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番茄、红辣椒等红色的蔬菜富含番茄红素、辣椒红素;胡萝卜、橙子等橙色的食物富含丰富的胡萝卜素;茄子、紫甘蓝等紫色食物富含花青素(强效抗氧化),这些营养需要科学搭配,才更有利于健康。
开放厨房,一起制作美食。厨房是家里的美味实验室,每个孩子从小就对厨房充满好奇。在确保厨房水、电、燃气以及重物尖锐物安全的情况下(这本身也是安全教育),家长多邀请孩子参与厨房的劳作,从帮忙择菜开始,到洗菜(孩子都很乐意,因为可以玩水),再到切菜(刀具使用安全要教育),最后是蒸焖炖煎炒等让食材变成美味可口的食物。烹饪是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也是为家人付出的过程,更是体验辛勤劳动的过程,父母对孩子说100遍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午”,都不如他亲自花费一两个小时为家人准备一餐来得真切。厨房里有忙碌的身影,家庭就有幸福的温度。
营造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布置好餐桌,摆上丰富美味的食物,坐在固定的位置上,随着一句“吃饭啦”,开始了多彩的味觉之旅。和自己最爱的人一起愉快地吃饭,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画面。家长切忌在饭桌上批评孩子、大肆谈论孩子学习的问题。
遵循正确的进食顺序。告诉孩子,吃饭先喝汤,垫一垫肚子,增加饱腹感,再吃蔬菜和肉类,最后吃主食。既确保营养均衡,又避免主食吃多营养过剩导致肥胖。现在很多肥胖人,就和儿时不良饮食方式有关。
一起收拾餐桌、打扫厨房。饭后收拾餐桌,洗碗洗碟、刷锅、扔垃圾等,这是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分子在承担自己的家庭责任,也在无形之中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培养良好的餐桌礼仪。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餐桌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华夏子孙都有义务传承下去。日常生活中必须培养的基本的餐桌礼仪有:长辈先入座、长辈先动筷子;双手给别人递筷子、不用筷子指人、不能将筷子插在饭上;不能拿筷子敲碗、不能用筷子随意挑拣盆中的饭菜;用餐时嘴巴不发出声音,食物在口不要说话;不能对着饭菜咳嗽;用完餐告诉别人“我吃好了,请慢用”等。
民以食为天,让孩子吃得营养,长得健康这件事,是育儿基础中的基础,重点中的重点。做好家庭中的饮食教育,将收获健康、勤劳、感恩、有修养的好孩子。
(作者单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2021-8-4期